調整番茄鐘工作法,讓它更貼近你我的工作習慣




本文原發表於【心裡住著彈力女超人】粉絲專頁

{getToc}$title={內容目錄}

a. 調整番茄鐘工作法,讓它更貼近你我的工作習慣

a-1. 工作效率V.S. 時間管理

又是一週的開始!最近想完成的事很多,不知不覺開始了好幾個項目卻每每進度緩慢。很無奈,想終結這種沒有成就感的循環,因此一直在找尋合適的工作方法。

曾經支援好幾個單位時,常有每件事都火燒眉毛卻沒有進度的感覺;有時電話一接、臨時交辦一來就忘記進行應有的進度。無奈之下用手機定時每20分鐘響一次,提醒自己又20分過去,該檢視或進行下一個進度了。

當時這樣的手機提醒方式是有幫助的。這次我拿出自己的手機再度如法炮製,結果拿起手機後常順便滑滑訊息看看網頁,分心的程度更甚以往。反省之後,決定認真研究一下最近大紅的時間管理法。

a-2. 不同工作性質使用不同管理方法

番茄鐘工作法因為被唐鳳政委提及而大受矚目;細細研究了一下和我的土法煉鋼手機提醒法有甚麼不同:發現除了計時之外,兩者的差異很大;尤其在是否可以被打斷、工作時間的設定、規劃方式的配套有明顯的不同。

幾年前因為有大量事務性業務需要處理(簡言之:雜事),因此設定手機提醒可以立即轉換至下一個事務、中間即使被打斷也無礙於事務的進行。但轉換到需要思考和醞釀的業務時,這樣的工作習慣就很受干擾了。思緒或構想一被打斷,常常就一去不回,下次想再延續又得多花時間醞釀和回想;另外,需要思考和構思的業務,只花20分鐘感覺遠遠不夠(也可能是我想得太慢);或許這就是為何目前想做的事很多,進度卻不盡理想的原因。

a-3. 重新規劃自己的時間管理

配合目前的狀況,於是把需要思考和醞釀的事情調整到上午,事務性和操作型的事情安排到下午,間隔及休息安排如番茄鐘工作法;但因扣除必要而無法工作的時段後時間所剩不多,因此我還是將下午的時間保留可以被打斷的彈性。

執行兩週後,有一些小小心得:

  1. 隨著事情性質的不同,注意力集中時間還需要調整。因此上下午的工作間隔時間可以再修正。
  2. 列出每日工作清單非常重要:有清單才能明確地清點工作項目、所需時間及進度。
  3. 事後的紀錄表檢討必須落實:初執行時常常省略檢討紀錄表的細節,因此不易發現自己的疏漏。
  4. 必須認真地執行「休息」:休息或離開正在進行的事務,有助於轉換及進入下一個階段。

a-4. 養成工作習慣

一個習慣的形成需要至少21天,才能浸潤到自己的生活裡;除了期許自己堅持下去,接下來仍然要依循現實狀況持續修正,以求更精確地貼近理想的工作方法。

彈力女超人

● 心理健康工作者、關注者、推動者 ● 講師 ● 一對青少年的母親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