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間塊中工作,在零碎中生活:《原子時間行動筆記本》之使用心得分享

原子時間行動筆記本——楊墨版本

    感謝「我愛寫筆記」社團和寫樂文化合作的抽書活動,讓我幸運抽到了《原子時間行動筆記本》。

    我收到書以後就非常喜歡它的硬皮封面,在書背上有顆星,剛好博客來雙十一打折,就買了星星刺繡書籤來配它,一配上就更喜歡了!

    我還幫它取了個淺白直接的名字:綠星。嗯,因為綠色的封面配上星星,是不是很搶眼呢?

    「綠星」讓我原本寫子彈筆記的習慣有了改變,從原本分工很不明確到現在分工明確、順暢的紀錄我的生活。

    現在的方案是:
  1. 使用電子紀錄長期追蹤項目與日記。
  2. 原筆記本紀錄每天的單字與每日待辦事項,因為我的代辦事項會有備註句子來提醒自己預想的行動方案是什麼。
  3. 綠星就是當天整天使用的行動軌跡紀錄與簡要或臨時的待辦事項。

    接下來,我逐一介紹綠星的版面。

 {getToc} $title={內容目錄}

a.首頁:曼陀羅思考法

    打開以後第一個版面是連大谷翔平都在用的曼陀羅思考法,我在中間寫了充實的一年,第一圈的八個格子就是我想在哪八件事情上架構我的計畫,寫上以後再延伸出去;當然,你也可以先寫上已經很確定要的事情,剩下的格子慢慢填寫。

    在咱們網站上對於曼陀羅思考法有很詳細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參考

b.計畫版面

    第二個版面是計畫版面,把曼陀羅思考法中間八格寫進目標區。

    假設:一年不被干擾的讀五十本書,從2022.01.01開始,How 這一格是寫有翻書,離開3C三十分鐘就算有讀書!

    再來寫下被細分的具體方案:固定床頭櫃放一本書、收拾床頭櫃、幾點關電子產品、一週追蹤等等等,方案寫下後,前方是自行安排順序,有強迫症的人可以先用鉛筆寫一次,再改成原子筆;後方是開始時間與截止時間。

    當然你也能用其他計畫,在上面寫下執行計畫的步驟,開始時間與結束時間。



c.月計畫

    第三個版面是月計畫。
    
    如果有做未來誌或上個月紀錄下月待辦的人,可以把那些已知項寫進當月的月計畫,除了一般的月計畫,還多出了當月目標,右邊四件想完成的清單、任務;下方有三排習慣版面,方便你紀錄下想養成什麼習慣。

d.周計畫+日計畫

    第四、五個版面是周計畫+七天份日計畫,總共有五十二周。

    每週目標與想完成的四件事情,這四件事情可以是你在月計畫時安排的任務加上當週臨時任務。

    舉例説明,如果把事情都做完是你的目標,就會讓你在翻到這一頁時就會想,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做?


e.日計畫

    
    進一步介紹日計畫版面。

    有每月目標、每週目標,那當然就有每日目標囉!

    在這個版面的左半邊有一個直式時間軸,一般來說都會把時間靠左,但是在這裡卻是置中,是因為在左邊寫下前一天或當天早上預計這一天每個小時會怎麼過,等到過完一個小時,就用自己喜歡顏色的筆在時間軸的右邊寫下實際事件。

    原子時間》的作者認為,不要在一天過完才紀錄,因為靠記憶會對於時間感覺模糊,同時也會忘記一些微小的事情,或是沒注意到分心的時間。

    右邊的清單任務區,寫下四件已經有安排的任務,後四排0000則是當天臨時想做什麼、時間短到不足以為他安排一個完整時間塊的小事。

    水紀錄格,也能改成自己想要的紀錄。

    飲食紀錄,如果你想減肥,這個格子就非常適合直接紀錄,若你已經跟竹竿一樣瘦,不用減肥,也能換成紀錄別的事件呦。嗯,我相信看這篇文章的人都瘦得跟竹竿一樣!

    最後一塊的備註區,完全就是自由發揮了。

    整體來說,這本筆記本簡潔乾淨,而且非常直覺。寫起來會很順暢!這些是我覺得很棒的優點!

f.建議

    下面就是我想給的建議,當然是以我個人的使用習慣出發的建議,如果覺得太雞蛋裡挑骨頭的朋友,就把我這建議手動屏蔽

  • 曼陀羅思考法只有一個不夠。
    因為我覺得一年當中,只有第一次使用這一本的時候才能設計曼陀羅的話,當我一季或半年過完,想檢討自己,重新寫曼陀羅的話,就變成無法使用它,因此建議至少兩個會比較好。
  • 日計畫格子小。
    我是以半小時為整數在走的人,但不是半小時就改一件事情。
    
    假設:14:25開始做事情,15:30結束,在時間紀錄上就會變成 A / B 形式,有時候就會覺得格子不夠寫。

    可能格子寬度再寬一些,這樣兩件事情並列書寫,看起來會更漂亮。

    如果第二版增加上述我想要的東西變化的話,可能會回購!道理很簡單,因為有星星就給讚!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