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敦南店:一個書店人的回憶

誠品敦南書店的感覺真是千絲萬縷,有許多可講。首先早年身為誠品店員,剛開始時是在美麗華店工作,就有想到老字號的敦南再歷練歷練,在年末的KPI檢討時,也都會將這意願寫入,可惜未果。後來調到區域大店東湖店,事情簡直多得做不完,不像在美麗華店的餘裕,但還是很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儘管未必盡如人意,也仍是想爭取到敦南或信義旗艦店體驗見識一下同事中菁英中的菁英是如何做事。尤其有些店長就是從敦南出來的,每次聽起他們話當年,總會心癢癢的。

除了書店方面,自從在東湖店跟店長阿克一起將有聲區做起來,把業績從每月30萬拉到50萬,感覺就更有底氣。也想到音樂館看看,但終未實現過。敦南和信義隱隱約約都有些排外感,只想用自己培養出來的人。不然就是望盡千帆,做過店長、展店的高手們,才進得了這道窄門。

敦南的陳列選書確實有其高桿之處,以前店長們總會督促我們多去逛逛,多去觀摩觀摩,因為他們書的品項多,店員們自發性的擺起主題書展,連帶周邊商品的陳列在一起,總是更有氣魄。欽佩中帶著羨慕,畢竟一般店的資源跟敦南店是無法比的。有時逛著逛著,也會手癢入手,印象中自己買的最貴的一本書就是在敦南買的《U2 By U2》。

整個誠品集團似乎只進了一本或兩本,身為U2的歌迷,趕緊手刀力搶,花了一兩千元買本大部頭的精裝書。而多年後也出了中文版,不過現在也絕版了。那時有點逞強,覺得看英文原文就好,何必看中文書!後來有點後悔,畢竟英文也不是頂好,還未看就心有畏懼感;而店員生涯跟敦南店最接近的時候,就是支援盤點的時候,動作要快,但心思要敏捷,才不會盤點錯誤,延誤大家的時間。

此外,敦南誠品的活動也較為豐富,參加過吉他手鄒世烈的吉他小演奏會,在戶外聽DJ老友林貓王放歌、也曾聽到DJ音速青春放鴿,他身分多重,還是部落客、樂評、作家等;敦南的講座也聽過幾回,還遇到球評老友大仙過,一起去聽「運動與文學」。而有一年的紀錄片影展CNEX也在誠品視聽室裡撥放,我也幾乎把片單都看完看盡。而地下樓層有藝廊和音樂館。逛藝廊在年少的我總認為是上流人士在看的東西,也曾抱著好奇新進去晃晃,常常搞不清楚這些藝術家在做什麼,想表達什麼,不算親民。但有好幾位藝術家確實是被誠品藝廊捧起來的。

音樂館幾乎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早年品項豐富,還有滾石雜誌史上100強的CD專櫃,正好和我的胃口,花了不少錢在買CD上面,有時遇到店長武璋,其實他就是我們有聲區的大老跟老闆。不過本人卻沒什麼架子。也曾經在內部進修上過他的課。後來即便離開誠品,遇到他總會攀談幾句。他也會指點那些可買,哪些「俗」又大碗:像那些版權即將到期的發行商,就會低價出清存貨,這時就可以撿寶了。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買了鬼才保羅威勒的幾張唱片。而且有段時間幾乎可用試聽機聽大部分的專輯,買起來更不會出錯,真是「德政」。

有一年,我們歷經十多年風雨的讀書會「Pharmkon」,也曾跨年夜遊敦南誠品,等深夜進黎明時逛累了,才到附近餐廳吃點東西。而今這個讀書會也已解散十年左右,昔日的友誼依然珍惜,卻不知如何再續。目前交往也僅止於臉書按讚。真人跟網路交流的親密感還是差很多。

曾經工作上遙不可及的敦南,如今也將結束他的24小時全天候待命的日子,隱沒消失。伴隨著許多台北人,甚至擴及到外縣市人的回憶。即便它離我們而去,但我們心中記憶有它,它就依然存在著。

卵生水筆仔

喜歡電影、音樂、閱讀、爬山、賞鳥的中年及碩士生,現正進修文物、人類學、社會學等。 部落格: https://bluelqe.blogspot.tw/ 推特: http://twitter.com/bluelqe 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bluelqe2011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